王英 本报记者 孙欣欣
省农校孟晓磊老师用爱与责任关心关怀关爱西藏班学生,以实际行动浇灌民族团结之花。充分反映出孟晓磊老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以情和爱、以辛勤的付出赢得西藏学生的情和爱。点点滴滴之事体现出了民族之团结、民族之和谐的正能量。在教育中培养民族团结,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推动民族工作。做得很好,值得做民族工作部门和同志们学习借鉴。
——市委书记王明玉
当记者见到孟晓磊时不免有些吃惊,很难想到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就是采访对象——那个将全部心血倾注到学生身上,让藏族学生把他当成亲人的西藏班班主任。
28岁的孟晓磊,从2012年开始担任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西藏班班主任。自那时起,年纪轻轻的他就与藏族学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些来自雪域高原、远离家乡和亲人的藏族学生与他亦师亦友,更似亲人。在刚开始接手西藏班时,孟晓磊觉得把工作做得安安稳稳,不给学校领导添麻烦就行了。但是经过和学生的接触,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让他明白只要用心地去对学生,即使语言和学问上有所差异,学生们也一定会把真心反馈给你。认识到这一点,孟晓磊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到这些来自雪域高原的精灵身上。西藏班采用的是24小时跟班制,每隔一天就要在学校值宿一晚。也就是第一天早上8点上班,再到第二天晚上8点学生们上完晚自习后再回家。两天48小时,孟晓磊要在学校度过36个小时。藏族学生到学校读书,不仅要克服语言障碍、生活上的不适应,还要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学生的衣食住行都是他的责任。他成了他们的“父母”。学生生病住院,他在医院走廊里一守就是一夜。西藏班的学生每年只返藏一次,自从做了西藏班班主劝拿判缕咸压俜酵倔,孟晓磊的春节都是和学生们在一起。
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孟晓磊秉持着“情”字当先。他曾在班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你们,爱你们每个人,我很喜欢你们和我一起躺在学校操场的草坪上看星星的感觉,你们就是我的亲人。”孟晓磊班有一个叫普布卓玛的学生,在第一学期返藏的假期里,她的父亲去世了。因为家庭条件特殊,她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在孟晓磊的一再劝说下,她终于返回了学校。一天她找到孟晓磊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每一年这一天父亲都会和我在一起,我很想他,心情特别不好。”听到这儿后,孟晓磊和全班同学一起给她过了一个令她终身难忘的生日。孟晓磊担任班主任的2012级会计西藏班,班级40名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到实习,再到现在即将毕业,没有一个学生退学,并且全部在校就读。
孟晓磊说:“学生们是很单纯很简单的,他们把感情寄托在我身上,离不开我。学生们这么对我,我对他们做出什么都是很值得的!我是一名西藏班班主任,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教育着、关心着、陪伴着我爱的学生,我觉得很值得,很开心,很充实,很多时候我已经把自己也当成了一个藏族同胞。任寒暑过往,任时光飞逝我都以自己是一名西藏班班主任而感到快乐自豪。我会倍加珍惜学校对我的培养和学生对我的信任,用爱与责任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