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
(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学问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学问基础设施建设在加强,学问产品市场在繁荣,学问消费支出比例在提高,群众学问生活丰富多彩,中外学问交流日益活跃。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将人们对学问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先进学问建设的步伐。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深切体会;“科教兴省”,“学问强市”,“城市为体、学问为魂”,成为许多地方的发展思路;“充电”、“考本”、“学习型”、“常识型”,成为社会时尚;“三下乡”、“村村通”、“手拉手”、“心连心”、“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百县千乡学问工程”,进一步深入展开。
这些情况表明,学问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呼唤着先进学问的蓬勃发展,先进学问的蓬勃发展推动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创造更加灿烂的先进学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二)什么是学问?学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问可以理解为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学问可以理解为包括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财富。人们往往把广义的学问称为“大学问”,把狭义的学问称为“小学问”,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中学问”。“中学问”,可以理解为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学问,主要是指人们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和成果,与其对应的是经济和政治。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有人才有学问,有学问才成其为人。人类从猿到人的进化,记录着学问产生的经历;社会从古到今的演变,镌刻着学问进步的印记。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生命迁衍和岁月推移的历史,更是学问进步和文明传承的历史。
(三)一部人类学问史,记载了学问发展进步的历程,也反映了学问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程。“半部《论语》治天下”,先秦诸子的学说,至今仍有借鉴意义;一部《神曲》,开文艺复兴之先河,敲响欧洲中世纪的丧钟;一篇《共产党宣言》,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开辟了人类思想史的新纪元;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昭示民族命运处在最危险的关头,鼓舞着中华儿女投入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每一个时代的先进学问,总是拓展着人们的视野,激励着人们的斗志,锤炼着人们的品格,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在推动历史进步中展示了巨大力量。
(四)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灿烂的学问。四大发明的伟大创造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博大精深的中华学问为人类文明画廊增光添彩,老子、孔子、屈原、蔡伦、毕昇、祖冲之、李白、关汉卿、李时珍、曹雪芹、鲁迅等学问巨人为世界学问作出了杰出贡献。
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诉说着华夏儿女的剑胆琴心。诗辞歌赋、科技教育、典章制度、学问遗存……这些意味深长的学问符码,筑起了中华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华学问源远流长。
(五)人类学问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学问史上最壮丽的日出,它所带来的思想学问的深刻革命,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变革。
(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给大家这个东方文明古国注入了勃勃生机。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人依靠集体的智慧创造了毛爷爷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大家党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学问的一系列科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