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职业观念影响下,人们都希翼能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大企业谋职、发展而不愿意到集体企业或私营企业求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人们的就业观念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有人放弃进国有企业的机会而到“三资”企业去求职、应聘,谋到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有人放弃政府官位不坐而去下海经商;也有人希翼自己能够早日办企业、当老板等等。传统的职业观念是终身从事一项稳定的职业,不断精益求精,直到退休。这种职业观念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人们从事职业活动是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曾任美国“硅谷”华人App工程师协会理事的张葆环在一次澳门新葡萄官方网站计算机职业市场的报告中,说了一句让大家深有同感的话:“没有职业的稳定,只有技能的稳定与更新。”在西方7国集团1996年召开的研究就业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上,法国劳动和社会部部长雅克?巴罗明确提出:“在新的就业模式中,不会再有‘终身职业’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人人拥有终身就业机会’”,这个观点得到了各国代表的赞同。因此,大家青年人应树立新的就业观:
1.竞争就业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机制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地竞争。通过竞争寻求理想的职业,通过竞争,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
要想在就业竞争中获胜,仅有竞旨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雄厚的竞争实力。竞争实力是综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常识结构、心理素质、特长、粤技巧等。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原则下,竞争实力是实现择业理想的“资本”。
就业竞争是客观现实的,同日是无情的,但竞争应当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竞争应坚持公正、开、公平的原则,反对尔虞我诈、相互诋毁、弄虚作假、瞒天过海。在就业竞争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诚实守信,凭自己的竞争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赢得用人单位的肯定。
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凡竞争就会有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痛苦。对于就业竞争的大中专毕业生来说,要具有接受失败心理承受力,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当择业过程中遇到失败时,积极设法寻求新的机遇,努力争取下一次就业竞争的成功。
2.自主就业观
虽然大中专学生毕业牵涉到国家、学校、用人单位、家长、师等方方面面,但毕业生自己是主体。究竟找一份什么样的工应由自己定,必须靠自己做主,其他人包括家长都不能代替。所以,大家不能依赖学校和家长,而应自己积极主动地自主选择。
自主就业是目前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趋势,青年学生在临毕业阶段,要广泛了解和收集就业信息。
3.动态就业观
传统就业观是终生在一个单位“服役”,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铁交椅”、“铁饭碗”现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已经不复存在。随着国家人事制度的改革,对拿到“铁饭碗”的要打破,对坐着“铁交椅”的也要搬掉,实行竞争上岗。未来的就业不会一锤子定终生,一劳永逸。就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就业了,也可能失业,可能下岗,要再就业,一个人很难在一个单位工作一辈子。一个人一生,一般要变换3~4个职业岗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加快,常识更新,产业高级化趋势加速,传统产业逐渐被新型产业代替。就业岗位在不断地变,就业者不能不变。其实,通过合理流动,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发现最能施展自己才华的岗位。
4.多渠道就业观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问题。青年学生必须从多渠道,多门路人手,实现就业。多渠道就业,广泛获取就业信息,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还要打破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有的毕业生就业把自己定得太死,非大城市、大企业不去。其实,无论是进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还是到外资、私营、个体企业都有发挥你的聪明才智机会,是金子到哪里都闪光。那种非等到什么岗位不可,非某某单位不进,非专业不对口不干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5.自主创业观
自主创业是最好的就业。随着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已为有志青年提供了自主创业的机遇。真正有真才实学的人最适合自主创业,干自己的事业。青年学生要立创业之志,走创业之路,建创业之功,树立自主创业观,通过自主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